小变形弹塑性问题(动力学)#
当结构或材料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变化的载荷、冲击、爆炸、碰撞、振动或地震等作用,惯性效应显著、加速度不可忽略时,必须采用动力学求解方法,以准确分析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响应和动态行为
求解方程#
与静力学求解不同,平衡方程中的速度项和加速度项均不可忽略
其中,\(c\) 是阻尼系数;除此之外,还需要给出初始条件
其余方程均保持不变
动力学求解#
与静力学求解相比,动力学求解的最大不同在于方程中保留了时间项,动力学分析中的时间通常是真实的物理时间,能够直接反映结构或材料在每一时刻的实际响应过程。因此,在有限元分析时,除了需要对空间进行离散,还必须对时间离散,此时每一个时间步都对应具体的物理时间长度,而不像静力学分析中那样仅作为载荷分步的数值过程
有限元弱形式#
类似地,弱形式为
其中,\(\mathbf{v}\in\mathcal{V}\) 是试验函数,\(\mathbf{u} = \mathbf{\tilde{u}},\, \text{on}\, \Gamma_{D}\)
有限元离散形式#
由于时间项的引入,此时不仅要进行空间离散,也要进行时间离散
空间离散#
设有限元解空间 \(\mathcal{U}_{h}\) 的基函数为
\(\boldsymbol{\phi}_{i} = \left[\phi_{x,i},\phi_{y,i},\phi_{z,i}\right]\),其中,\(\phi_{x,i},\phi_{y,i},\phi_{z,i}\) 表示位移在 \(x,y,z\) 方向的插值基函数,通常 \(\phi_{x,i}=\phi_{y,i}=\phi_{z,i}=:\phi_{i}\),于是位移分布函数为
其中,\(\mathbf{u}_{i} = \left[u_{x,i},u_{y,i},u_{z,i}\right]^{T}\). 测试函数空间 \(\mathcal{V}_{h} = \mathcal{U}_{h}\),在节点 \(i\) 上,测试函数选为
分别记为 \(\mathbf{v}_{x,i},\mathbf{v}_{y,i},\mathbf{v}_{z,i}\)
共计 \(3N\) 个位移自由度
和 \(3N\) 个求解方程
在静力学求解中,空间离散完得到的是非线性的代数方程,而在动力学求解中,上述方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微分方程
将上述方程记为
其中
加速度项(二阶导):\(\ddot{\mathbf{F}}^{\text{a}}(t):=\int_{\Omega}\rho\ddot{\mathbf{u}}\cdot\mathbf{v}_{*,i} \, \mathrm{d}\Omega\)
速度项(一阶导):\(\dot{\mathbf{F}}^{\text{v}}(t):=\int_{\Omega}c\dot{\mathbf{u}}\cdot\mathbf{v}_{*,i} \, \mathrm{d}\Omega\)
内力项向量:\(\mathbf{F}^{\text{int}}(t):=\int_{\Omega} \boldsymbol{\varepsilon}(\mathbf{v}_{*,i}) : \boldsymbol{\sigma} \, \mathrm{d}\Omega\)
Robin 边界条件贡献向量:\(\mathbf{F}^{\text{r}}(t):=\int_{\Gamma_{R}} \alpha\mathbf{u} \cdot \mathbf{v}_{*,i} \, \mathrm{d}S\)
外力向量:\(\mathbf{F}^{\text{ext}}(t):=\int_{\Omega}\mathbf{f}\cdot \mathbf{v}_{*,i}\,\mathrm{d}\Omega + \int_{\Gamma_{N}} \tilde{\mathbf{p}} \cdot \mathbf{v}_{*,i}\ \mathrm{d}S + \int_{\Gamma_{R}} \mathbf{f}_{R} \cdot \mathbf{v}_{*,i} \, \mathrm{d}S\)
在每个单元上
上式通常写为
其中
时间离散#
通常对 \(\ddot{\mathbf{u}}\) 和 \(\dot{\mathbf{u}}\) 使用中心差分
于是,方程 (6) 变为
显式步求解#
此时,方程 (7) 是关于 \(\mathbf{u}_{n+1}\) 的线性方程组
矩阵 \(\mathbf{M}_{\text{consitent}}\) 被称为一致质量矩阵,是一个非对角、稀疏的矩阵,反映了节点之间的动力耦合
在显式动力学中,为了避免求解线性方程组,将一致质量矩阵的质量分配到节点上形成对角矩阵,得到集中质量矩阵
由于在隐式动力学中,时间步长通常非常小,因此,使用集中质量矩阵不会带来显著误差,且具备以下重要优势
高效性:大幅提升计算效率(无需求解线性方程组)
稳定性:更大的临界时间步长
低内存:无需存储和求解线性方程组
稳健性:一定程度控制沙漏效应
常用的集中质量矩阵构造方法包括
行求和法
HRZ 集中法
比例法
特殊积分法
隐式步求解#
通常,在求解过程中,\(\Delta t\) 不是均匀分布的,此时需要使用变步长的中心差分公式